總面積約五千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峇里島,中心地帶火山群集,其中以位於東北部海拔三一四○公尺的活火山阿貢火山(Gunung Agung),為島上海拔最高的山。當地人它稱「世界的肚臍眼」,為峇里島人的精神象徵。據當地人表示峇里島的「峇」,合字上頭的山,指的便是阿貢火山。峇里島上許多藝術結晶也多圍繞著阿貢火山,其中最受人矚目的便是「善惡門」(Candi Bentar),傳說善惡門的外型亦是取自於阿貢火山。
十六世紀時麻若巴歇王朝將印度文化帶進了峇里島,至今峇里島仍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,崇拜善惡之神。著名善惡門及峇龍舞,代表的即是善與惡兩種勢力的莊嚴對決,當地人以實體的雕塑及意像性的舞蹈展現,傳達對神的崇敬之意。 峇里人受宗教影響,有濃厚的善惡對立觀。經常可見到的左右兩扇對立的石雕門—善惡門,對稱的外觀即代表著善與惡的對立。當地人深信做壞事的人,只要經過善惡門便會被兩扇門夾得動彈不得,無怪乎峇里島人心性單純善良,安分守己。
「藝術之島」展現獨特風味素有「藝術之島」美稱的峇里島,在藝術的表現上充份發揮民族特色。充滿當地風格的木雕、石雕等藝品與日常生活結合為一。峇里島的石雕人像、磚紅門牆,不但厚實且古意盎然,傳奇色彩的造型亦深深吸引人們的注視。而獨特的舞蹈、音樂等,更讓藝術狂熱者在音樂中享受當地文化的氣氛。
以木雕聞名的馬斯(Mas),為峇里島相當著名的木雕村,許多峇里島的雕刻大師居住此地,並以各自的居住地發展出藝廊、工作室等小村落,每個藝術村皆有其不同的特色。木雕村中的藝廊陳列著木匠們的精心傑作,於此可以看到雕刻師傅現場以櫸木、柚木等素材所雕刻成的木雕手藝,展示的工藝品主題以神話人物及傳統居民的生活風貌為主。
被視為「峇里文化心臟」的烏布(Ubud),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這裡開設藝廊,烏布人是生活在藝術裡的,這裡的美術藝術館不勝枚舉,精緻藝品讓人眼花撩亂。其中不乏有藝術館,收藏有印尼畫家及長年居住在峇里島的外國畫家作品,可於此欣賞或是購買傳統的峇里島風格繪畫作品。西方藝術家發現烏布的藝術寶藏,紛紛來此尋找創作靈感,讓烏布藝術融入西方特色,因此烏布不但有自己的藝術展現,亦融合西方社會不同的藝文風格。
克隆貢(Klungkung)位在峇里島東部的克隆貢,早年是島上最高首府,亦是皇家法院。克隆貢擁有豐富完整的峇里島古皇朝遺蹟,如古法院 Kertha Gosa、四面環水的 Bale Kambang 宮等,並可於此遠眺阿貢火山。克隆貢的歷史源自十四世紀末的 Gelgel 王朝,可說是現今峇里島保留最完整的王朝遺跡。建於十八世紀的 Kerta Gosa 原本是司法廳,為當時的最高法院。Kerta Gosa 充分展現傳統克隆貢式的建築與繪畫風格,其中最著名的是建築物屋頂上繪滿各種傳統「瓦仰畫風」的警世壁畫,該壁畫分為四層,分別為地獄、人間、仙界,及天神,主要是闡揚善惡必有報。位於古法院旁、建於水上的 Bale Kambang 宮,四周牆垣圍繞,牆上雕有形狀各異的石雕神像,入口處則有峇里島傳統的善惡門。宮殿內採開放式廳院,院內的屋頂如 Kertha Gosa 般彩繪有各式圖案,為當地傳統星象月曆圖及 Sutasona 英雄的冒險故事。
峇里島寺廟-藝術心靈生活中心 寺廟是峇里島最受當地人重視的建築物,宗教在峇里島人生活中所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峇里島語稱廟宇為 Pura,意為被牆所圍繞的地方。當地的廟宇不但在入口處有善惡門,廟中的庭院也以二到三座石牆所區隔。奉祀神祇的多層塔(Meru),只能建為奇數層,且最多十一層,表示最崇高的敬意。